注意!大学老师会被机器人取代吗?真相是……

  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一些大学开始招收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职业院校也开始着手调整专业布局,其目的都是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人才。

    今年9月,位于中关村核心区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软件学院设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专业,来自软件工程、计算机、自动化、材料等专业的研究生报到入学;11月2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也正式揭牌成立。截至目前,许多大学也调整了专业结构,助力人工智能的创新与进步。

  2015年,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6个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最终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英国现存的工作种类,有35%会在未来的二十年内完全被机器人取代。

根据BBC的分析结果,小微给大家梳理了以下20个在未来20年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

1  Telephone salesperson(电话推销员) 99.0%

2  Typist or related keyboard worker(打字员) 98.5%

3  Legal secretary(法律秘书) 97.6%

4  Financial accounts manager(财务客户经理) 97.6%

5  Weigher, grader or sorter(称重、分类人员) 97.6%

6  Routine inspector and tester(流水线工作的检测员) 97.6%

7  Sales administrator (销售主管)97.2%

8  Book-keeper, payroll manager or wages clerk(簿记员、薪资管理/发放人员) 97.0%

9 Finance officer(财务主管) 97.0%

10 Pensions and insurance clerk(保险业务员) 97.0%

11 Bank or post office clerk(银行、邮局职员) 96.8%

12 Financial administrative worker (other)(财务行政管理) 96.8%

13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NGO) officer(非政府行政机构人员) 96.8%

14 Local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worker(政府行政机构人员) 96.8%

15 Library clerk(图书管理员) 96.7%

16 Assembler and routine operative (other)(普通组装工人) 96.7%

17 Paper and wood machine operative(造纸工、木工) 96.5%

18 Communication operator(话务员) 96.5%

19 Telephonist(电话接线员) 96.5%

20 Textile process operative(纺织品加工员) 96.1%

    在最易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中没有找到“大学老师”的身影,这一结论是出乎意料还是果不其然呢?在人事、客服、政府行政职员、银行职员都高于96%的被淘汰率下,大学老师这个职业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小微还是从BBC的官网中找到了这个: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事教学的大学老师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仅为3%,在被调查的366个职位中排第327位,成为最不易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TOP40。

  为什么教师具有比较重要的不可替代性呢?通过研究总结,发现这一职业同时具备低风险职业的2个特征:

一是注重感情的交流、互动;二是工作具有创意、技术性。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将知识装进学生的脑袋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习,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即使未来科技发达到机器人教师能将知识复制到学生脑袋里,也难以培养出个性鲜明、感情丰富、独立自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的独一无二的“人”。

  与此同时,大学老师也不仅专注于教学,同时还承担着科研的任务,这是一项对创意和技术要求都很高的工作,需要知识和灵感的厚积薄发。

  PPT代替板书、“刷脸”签到在课堂中的运用、弹幕文化对老师教学的影响、Mita智能助教点亮课堂……随处可见的是技术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崭新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直播时代的到来,科技使得高等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慕课、在线直播课程的出现,使得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迎来了一个受众极其广阔、学习工具多元化、教学资源极其丰富、教学检测高效化、教育体验人性化、教育价格十分优惠的在线网络教育时代。

接下来,在更新的技术和大数据的支持下,小微有一个大胆的猜测:教师或许不再需要用大把大把的时间来完成基本教学任务,这种大锅饭式的教学知识,学生已经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来习得。而教师则基于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学习分析报告,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网络与信息化管理中心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三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31-88762105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0288号 邮编: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