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这样的人不会被替代

没想到,近期人工智能因为一款换脸软件而引起广泛讨论,尽管AI换脸在网友中引起很多争议,但毫无疑问这次关于AI的乌龙事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人工智能以及人脸识别。

人工智能迄今为止,经历了四波浪潮:互联网智能化、商业智能化、实体世界智能化以及自主智能化。这四波浪潮,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既循序渐进又并驾齐驱。

纵观当今世界人工智能领域,基本上由中美两国牵头,传统的美国公司比如谷歌等在使用深度学习,创造利润的方面做得更好,而中国,则在基于地域和人口优势上,打造互联网巨头、重构新零售、出行和饮食场景方面,有更优秀的表现。
科技公司的短兵相接,速度比规模更重要。不止BAT等巨头们在积极布局,后起之秀在成长速度和创新灵活性上更让人刮目相看,比如国内目前在AI领域走得比较靠前的商汤科技、依图科技、旷世科技、寒武纪等等,优秀的创业者们对于新世界的来临有着更为敏锐的感知触角。
用AI的发展观来看待传统和创新
2019年8月31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商汤科技就作为WAIC的战略合作伙伴举办了一场“智焕新动能”的AI主题论坛,其中,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的演讲,让人印象深刻。

人工智能究竟是已经到来还是遥不可及,会一对一取代传统工作岗位还是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AI时代,徐立的观点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首先,人工智能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手机购物应用,现在已经不再盲推,而是针对每个用户的身份和习惯,推送你想买的东西;视频网站,正在给你推送你最感兴趣的视频内容……人工智能已经利用大数据和算法为你打上了标签,成为一个人格化的用户。
其次,人工智能可以为传统赋能。比如徐立提到的,《百鸟朝凤》中的作为中国非物质遗产的唢呐,并没有在传承过程中日渐式微,而是有机会融入现代乐队,爆发出新的生命力。
人工智能也可以如此,比如代表验证功能的虎符,如今验证的概念可以用于人脸识别,智能楼宇通行、零售行业、现代支付体系等。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不是凭空想象和闭门造车,而是和已经存在的人类需求一脉相承。
最后,人工智能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量基础人才共同攻关。当前技术下,很多我们畅想的超级人工智能技术不会突然实现,而是需要大量的基础学科的突破,以及深度学习的巨大突破和和明晰的工程路线。
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从历史发展的规律可以看到,在人类每一代进步的浪潮来临时,只有走到最前面的人才可能从中积极获利,而被迫追随的人,就会被社会进步的速度甩在后面。
AI的教育和人才,需要未雨绸缪
人工智能的人才奇缺到什么程度?根据创新工场南京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冯霁说,平均而言,20个人工智能的岗位,可对应的AI专业应届生仅有一个。由此可见,AI的启蒙和教育至关重要。往小处说,专业AI人才决定了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和国民人工智能的普及,往大了说,人才决定了未来大国科技博弈的输赢。
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分析,美国人工智能产业总量约是中国的两倍,基础层人才数量是中国的13.8倍,人才差距巨大。据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只有5%左右,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

因此AI的普及不能仅仅靠高等教育,应该从更基础、更低龄开始培养兴趣,选拔人才。据商汤科技的戴娟在WAIC上表示,商汤教育已经推出了全球第一本面向高中生的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同时也推出了适合初中生学习的《人工智能入门》。

5G时代已经来临,手机厂商们在小小的手机上作出蓬勃的反应,相信不久的未来,AI的普及程度也会像如今的智能手机一样,深刻地走进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的一份报告,到2020年,机器人将夺走15个发达国家中的500多万个就业岗位。

的确,人工智能可以逐步替代我们完成重复劳动、体力劳动和危险性劳动等工作,甚至可以从事更高级的脑力活动,像AlphaGo一样与世界冠军李世石对弈,像准星AI-MATHS一样挑战高考数学考试,甚至可以画画,可以作诗,但是短时间内,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类从事创造性、关爱性的工作,也无法替代人类的高级情感。正如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毛军发院士在WAIC的论坛上所说,“人工智能的极限是人类”。

目前,从人工智能大会现场的展示来看,上百家技术公司的布局基本上都围绕着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零售和语音识别等“头部场景”,超级人工智能的实现是一个昂贵且长期的过程。

最后用李开复的话来结尾:如果人工智能真的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己,不是因为人工智能理解了人脑运作远离,而是因为人工智能解放了我们,让我们不再一味追求优化,从而可以聚焦在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的东西上,就是爱与被爱的能力。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网络与信息化管理中心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31-88762105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0288号 邮编:250104